「我不想遭遇祢的忿怒」

作者:妮娜


Cherry19歲時從廣東到美國加州三藩市投奔祖母,其後40年在加州上學、工作、生活。Cherry說她一來到美國,祖母就強迫她走進教會。

她的祖母

Cherry祖父母的故事很有點傳奇色彩。她家祖籍廣東台山,號稱中國「華僑之鄉」。台山南臨南海,毗鄰香港,明清年間開始有人出洋討生活。她祖父是孤兒,兄弟姊妹八個被領養到不同家庭。祖父很幸運,被一對美國華僑夫婦收養後在三藩市上學讀書,後來加入美國陸軍。祖父到了適婚年齡,並沒有在當地結婚,而是返回中國,在家鄉台山娶了一位新娘,就是Cherry的祖母;但婚後祖父並沒有把祖母帶去美國,而是留下她和三個孩子在家鄉生活。

「我不知是甚麼原因祖父沒有帶祖母走,也許是這邊熟人多,好照應。」Cherry說。

二戰中,祖父在太平洋戰場上犧牲,祖母成了寡婦,三個孩子中最大的是Cherry的父親,當時只有八歲。Cherry說:「你可以想像那個年代一個寡婦帶著三個孩子的艱難。」也許因為這份艱難,有人給祖母傳福音時,她在耶穌的愛裡得到安慰,認罪悔改接受了救恩,開始學著向耶穌禱告。Cherry回憶祖母講給她的往事:「有一段時間她哭得很厲害,後來終於從上帝的話語中得了安慰,因為她知道主耶穌與她同在。」路加福音第七章記載了耶穌使拿因城寡婦的兒子死裡復活的故事,其中有一句話:「主看見那寡婦,就憐憫她,對她說:『不要哭!』」(路加福音7:13)這句「不要哭」也很像是主對Cherry祖母說的。聖經有多處經文提到上帝憐恤孤兒寡婦。

那一晚過後,祖母的心情慢慢變好,哭的次數少了,生活方面也比以前順遂。1960年代初,祖父的軍中同袍突然想起他們這位故去的戰友,決定合力把他留在中國的妻兒接到美國,祖母和Cherry的叔叔阿姨便移民到了三藩市。Cherry的父親那時已經在中國工作,是一名教師,他決定留下來,沒想到不久後「文化大革命」爆發。Cherry說,父親後悔當初沒走,但世上沒有後悔藥,只能咬牙堅持下來,熬過十年。1980年代初,Cherry中學畢業,和妹妹一起投奔三藩市的祖母;父親則熬到退休,才赴美與他們團聚。

她的得救

Cherry移民美國,才第一次見到祖母。祖母是家中第一個基督徒,一直持守她的信仰。

「那時我一邊忙著上語言學校,一邊每週日早上被祖母叫起來逼著上教會。」Cherry說。在此之前,她對基督教完全陌生。1960至19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中國人,對宗教的印象是「封建迷信」,但是初來乍到異鄉,在教會可以交到朋友,飯食也好吃,慢慢的Cherry不那麼抗拒。進入大學,她認識了幾位基督徒同學,覺得這個信仰挺好,開始主動上教會,也在唱詩班和兒童主日學服事。

「別人都認為我是一個很好的基督徒。」Cherry說。受洗後十年之久,她在教會參與事奉,勤勤懇懇、兢兢業業,「但是我自己知道有甚麼東西不對勁,我覺得心裡好像有點空,並沒有在這個信仰裡得到完全的滿足。」

但到底甚麼是「信」?聖經有許多關於信心的故事和經文,Cherry都懂,卻總覺得心裡缺點甚麼。一直到30歲出頭,她才覺得自己真正「重生」了。

她憶述:「當時我在參加一個聖經課程,有一天讀到羅馬書一章18至23節時,忽然開竅:『原來,上帝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,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。上帝的事情,人所能知道的,原顯明在人心裡,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。自從造天地以來,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雖是眼不能見,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,叫人無可推諉。因為,他們雖然知道上帝,卻不當作上帝榮耀祂,也不感謝祂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,無知的心就昏暗了。自稱為聰明,反成了愚拙,將不能朽壞之上帝的榮耀變為偶像,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、走獸、昆蟲的樣式。』」

這段經文講到「上帝的忿怒」。為甚麼忿怒?因為人「不虔不義」、忘恩負義。是啊!我們只要睜開眼睛看看身邊的一草一木、一花一樹、各種昆蟲、動物、走獸、海裡的魚、大自然的絕美奇觀……,就不能不想到這背後必有一位設計者,其智慧和能力遠超人的想像。

可是魔鬼編織出一張彌天大網,撒下彌天大謊,弄出各種哲學、思潮、假宗教,欺騙人說沒有上帝,或者引誘人拜假神。如果沒有上帝啟示的這本聖經以及耶穌基督「道成肉身」為人贖罪,人類會一直陷入屬靈黑暗而不認識真理,整個人類的文明史都將是一場沒有盼望的鬧劇。

在教會服事那麼久,聖經很熟,但是那天晚上她唸這段經文時,她的心好像突然被打開了:「我非常悲傷,那一刻好像才第一次真正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敗壞污穢、不虔不義而會引起上帝忿怒的罪人。」她跪下來禱告說:「主啊!我是一個罪人,我不想遭遇祢的忿怒,求祢救我。」然後,她就上床睡覺了,第二天醒來,一切都不一樣了。

「怎麼不一樣?」我很好奇,聽上去這個重生過程平淡無奇。

Cherry說,那種感覺很難形容,以前心裡空的那個地方似乎被填滿了,心底有了一種莫名的喜悅和平安是以前從未有過的。再為主做工,心態也不是以前那種:「哦,主啊,我可以為祢做這個做那個……」,而是知道自己不管做甚麼,都是上帝為了「我的益處」,為要陶造「我的品格」,知識、服事沒那麼重要,上帝看重的是人心。

也因為這個經歷,Cherry說她清楚知道水洗不代表甚麼。一個人可以受洗、服事,甚至站在講台上講道,但不代表他一定是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,重生和改變是兩回事。很多方法都可以改變人,但只有在上帝的聖靈裡重生,才會結出合乎上帝性情的聖潔、仁愛、和平、公義的果子。

此後,上帝帶領Cherry投身到向穆斯林傳福音的機構裡服事。20多年來,她一直以生命作見證,廣傳上帝的大愛和救恩。


本文鏈結:http://ccmusa.org/read/read.aspx?id=ctd20241001
原載《中信》月刊第750期(中國信徒佈道會)。


給二姑父的信

作者:馬威


二姑父您好!

我向您介紹耶穌時,您說我信的和其他宗教一樣,不過是精神寄託。這是一種誤解,我信的不是宗教,而是信仰。宗教是讓人死,信仰是讓人活;宗教讓人為奴,而耶穌讓人成為上帝的兒女;宗教將人捆綁,而耶穌將人釋放;宗教讓人眼瞎,而耶穌讓人看見,宗教與信仰完全不是一回事。耶穌在世上的時候,最痛恨並嚴厲責備的就是當時的宗教家們(參馬太福音第23章)。

您可知道,沒有信仰的我從前生活在何等的苦毒之中。幼年時因為過於頑皮任性經常被痛打,懂事後親眼目睹幾乎每日的家暴,經歷一次又一次母親自絕,直到那個恐怖之日來臨。母親在她的遺書中只提到了「我的孩子馬佳」就離開了我們,那時我還不到九歲,妹妹剛滿七歲。您能否想像,這一切對於一個未滿九歲孩子的一生會有甚麼樣的影響?我不敢想像,倘若沒有爺爺奶奶的愛,今天的我會是怎樣的人。您可知道,您和二姑、劉磊老表回到天津,給我帶來何等的喜樂!您可知道,您與我打籃球,為我講故事,給我留下多少童年美好的回憶。您是否記得,當我得到二姑給我買的新衣服新鞋子時,我是怎樣再次有了我是個有媽媽的孩子的感受。我深深地感謝你們。

然而,當奶奶離我們而去,初到這個異國他鄉時,我再次成了沒有媽的孩子,恐懼、不安、焦躁、無助讓我幾乎崩潰,陷到憂鬱中。我想您還能記得2000年底我回國時您看到我的光景。父親陪我去了安定醫院,二姑也幫忙約了能找到的最好的心理醫生,醫生們幾乎都說我痊癒的可能性為零,各類精神藥物都已無用,副作用的各項反應卻異常激烈。我生不如死,覺得自己活不到36歲,因為那是我媽離世時的年齡,似乎我們這個家被咒詛了。我的苦中帶著毒,痛恨這個世界,嫉妒身邊的每一個人。我極力控制自己,免得做出不理智的行為。只有自絕才是阻止我傷害他人、傷害社會的唯一辦法。我記得父親當初幾乎是架著我走出了天津安定醫院,還承諾說他後半輩子就打算陪我過了。他陪著我從天津回到多倫多,我們在滿是積雪的街上走著,灰濛濛的天映著我灰濛濛的心情。我走在前面,污言穢語,說著、罵著連我自己都感到吃驚的髒話,毫不掩飾地發洩著內心的苦毒。我自知罪孽深重,但破罐破摔,無能為力;而父親怕我出事,就在我後面默默地跟著,一路低頭無語。我永遠忘不了那時他的眼神:慈愛、心碎、堅定而又無助。無數次我問蒼天生活為何如此艱難?何時才是盡頭?然而我得不到任何回應。

一天,一位高牧師到我家給我們父子傳福音,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牧師翻到聖經使徒行傳十六章31節:「當信主耶穌,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。」他給我們講了很多福音道理,我多想得救,想讓上帝醫治我受傷的身體和心靈,不想讓我的家因我的滅亡而滅亡,我想一家都得救。我沒經過甚麼理性的掙扎就向上帝悔改,父親和我一起做了信主耶穌的決志禱告。在牧師進一步輔導後,我們父子於復活節那天一同受洗。

二姑父,我也盼望著咱們家大院裡的每個人都能認識上帝,並得永生,這是我回饋你們的最好心願。當然您也是在無神論環境中長大,很難接受福音。您還形象地比喻:「你重病在身如大火當前,你不去報警而只知禱告,你的上帝會下豪雨或者安排他人報警來救你嗎?」也許會,也許不會,主權在祂。也許上帝覺得我在世上的工作還沒有完,在地上的責任還沒有盡,就會以祂的方式來搭救我;也許上帝認為我已經夠了地上的勞苦,就會接我到天家。我深知自己不配也不能指使上帝按我的心意去行,而是我去順服祂的旨意,因為我深信,上帝總有最好的安排。事實上,信仰讓我開始熱愛生活,關愛家庭和社會。打電話報警,救火員來了之後只能撲滅地上的火,而我心裡的「火」,只有上帝才能撲滅。上帝讓我的生命有盼望,正如羅馬書八章24至25節所說:「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;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,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?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,就必忍耐等候。」我不再自怨自憐於寄居世上的困難和苦難,上帝的靈總在我心裡,幫助我有平安的意念。

您說宗教和信仰是緊密相關的,但它們實在是本質不同的兩回事。宗教是人去尋找上帝的一個過程,佛教、道教、釋迦牟尼、穆罕默德等都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去思考人生的終極問題,其結果無非是造出各樣的偶像讓後人去膜拜;而真正的信仰是上帝親自啟示人,是上帝找人的過程。「自從造天地以來,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雖是眼不能見,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,叫人無可推諉。」(羅馬書1:20)除了祂所創造的宇宙萬物,上帝又藉著聖經和主耶穌來到世上這特殊啟示曉諭我們,我們所信的不是人手所造的偶像,而是又真又活的創造者、救贖者。

科學辨真偽,宗教辨善惡,道德辨是非,然而所有這些真偽善惡是非往往都是主觀的,從不同的角度出發,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。如果不是因為宗教的緣故,伊斯蘭國的人會那樣殺人嗎?如果不是宗教的緣故,巴以衝突、十字軍東征,從古到今,會流那麼多的血嗎?自以為辨清了善惡,卻帶來更多的死亡。

我不注重宗教,雖然我每週都參加教會的主日崇拜、每週三的祈禱會、每個月的查經小組活動,我也努力遵守教會的各樣儀文,但和我建立關係的是上帝自己。我的一個孩子被腎病折磨,自一歲半開始就服用免疫抑制劑,服了兩年遵醫囑停了藥,如今復發。這兩個月來,我曾三次禁食禱告,每次禁食40個小時,專心向上帝禱告。我沒有單單祈禱上帝醫治這個孩子,更重要的是,我禱告上帝加給我力量。我是該求助於相當於救火員的醫生還是求助於上帝?醫生和救火員能解決眼前的問題,但解決不了明天的問題,解決不了永生的問題,而信仰卻帶給我與上帝同在的平安及將來永遠的生命,我何必為眼前的問題困擾呢?藉著孩子的病,我比從前更加地親近上帝,祂賜我心中始終有平安,因為我深信上帝比我更愛這個孩子。

先跟您聊這麼多,希望有機會時再討論,我會堅持為您和國內家人們禱告,願上帝親自在你們心裡說話。多保重!

愛您的姪兒:馬威


本文鏈結:http://ccmusa.org/read/read.aspx?id=ctd20240905
原載《中信》月刊第749期(中國信徒佈道會)


《暗室之后》

蔡蘇娟 / 種籽出版社

此書自1953年在美國開始面世以來,已成為暢銷書。從1953至1976年間,《暗室之后》的英文版由慕迪出版社印刷了三十六次,1957年再有中文版面世,之後又出版了三十多種不同的譯本,還有盲人點字本。這書亦曾被拍成電影,在世界各地巡迴放映,又被改編成為話劇,以及製成電台節目,在東南亞等地播放。還有此書一出,世界各地不斷有人慕名來到作者蔡蘇娟的居所—賓州樂園鎮(Lancaster Paradise)的李曼村來造訪她。這本書的吸引力到底何在?